首页 >> 甜大节竹

云南丽江国内首家梅资源圃消失被房地产取代秦岭槲蕨

发布时间:2022-06-28 07:41:17 来源:洛建农业网

云南:丽江“国内首家梅资源圃”消失 被房地产取代

曾经种植梅花的基地如今已被房地产取代

8月19日消息:由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首倡的“中华梅品种资源圃”2002年在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内建成。该资源圃的建成,为抢救和研究梅原生地的这一生物遗产,丰富云南生物宝库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今,丽江“世界遗产公园”消失了,“国内首家梅资源圃”也一起消失,原址上已建起或正在建一个个房地产新楼盘。

院士首倡“中华梅品种资源圃”

2002年12月31日,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业信息中心门户网站上,一篇题为《国内首家梅资源圃在丽江建成》的消息,曾记录了11年前丽江“中华梅品种资源圃”的基本建设情况。

云南被称为“世界之母”,国际梅登录权威陈俊愉曾在2001年8月丽江举行的果梅地位及市场前景研讨会上认为,目前全世界仅有4棵原产梅,而其中3棵就生植于云南。国内梅研究专家学者和有关学术机构提出,在滇西北国际梅重点分布中心的丽江建设“国际梅品种资源圃”的计划设想,引起丽江政府和市政园林部门的重视。

2002年,丽江县(丽江撤地设市区县分设前称)拟投入200多万元资金,规划园区面积50亩,收集了本土原生梅120多株,其中原生梅树龄最高的达200多年,在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内启动了资源圃建设初期工程,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以“丽江香雪园”为该园命名。

丽江园艺专家李文静周游国内梅品种分布地,从适生地引进100多个梅花珍品,通过丽江资源圃“借根还魂”进行培植和繁育。其中,24年前原引自日本的观赏型梅花“丰后”“白家贺”“南高”“莺宿”品种,经过李文静精心培育发现:这几个梅花品种可少量结果且花期清香四溢。这一发现,对云南省“梅资源基因库”的建设和梅品种的研究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其在原生地的先天不足。

丽江世界遗产公园于2004年5月1日开园。丽江有关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丽江世界遗产公园是为了配合丽江市旅游‘二次创业’和3项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规划建设的……‘微缩丽江’为匆匆而来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丽江的窗口、走进丽江的路径、深入丽江的向导、开启丽江的钥匙”。

有媒体报道,一段时间内,世界遗产公园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然而这一情景很快消失。这个投资1个亿的主题公园,没有迎来人们期待的发展。公园经营入不抵债,2005年8月7日,拥有公园所有权的三朵园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出让经营权,出让年限最高为30年。

梅园没了踪迹只见房地产

2014年8月,晚报记者从三朵园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得到证实,“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已于2008年卖给了一家外来企业之后,开始做地产开发。遗产公园中的梅园后来怎么办?三朵公司表示并不知情。之后,记者又来到已经易主的该公园原址,联系到这里的地产开发企业,一位工作人员随同记者来到梅园原址,发现这里大部分已经是建成或在建中的地产房屋。“我是后来才到丽江的,时间并不长,自从到这里就没有见过这里原有的梅园老树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11年后的今天,当地市民虽然不完全了解“丽江世界遗产公园”被卖前后的情况,但在原公园现场,市民却看到了原来的公园已成为地产项目的事实。

梅园消失命运本可避免

一段时间以来,有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和丽江市民认为:“丽江世界遗产公园”的“主题”或“经营定位”的确存在一些当时承办方预想不到的“市场缺憾”,但仅从该公园的城市生态功能(特别是丽江城区上游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情况下)来看,“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只是其次要的功能之一,“城市生态文化功能”才是该公园的真正“核心所在”。

采访中,也有当地人认为,以上说法仅反映出来一种观点,但这种观点也并非“没有游人或者游人较少就说这个人工景点是最失败的创意”的狭隘。有市民认为,不否认该遗产公园的确有败笔之处,但并不应该完全否定其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综合效益。

“其他东西可以用钱来换,但国内首家梅资源圃这样一个由国家工程院资深院士首倡建设的项目,其特有的生物资源本身是不可能用经济价值来估量的。”遗憾的是,丽江“中华梅品种资源圃”建成近11年后,逃避不了地产开发而整园消失的命运。专家认为,“丽江世界遗产公园”被卖后,有关方面完全有能力规划实施整个梅园移植等保护方案,实现梅园异地搬迁,为云南甚至为国内、国际研究梅基因留下这一不可多得的潜在的自然生态遗产。

电力金具(卧式)拉力试验机试验方法(操作步骤)

底脚螺栓抗拉强度试验机试验项目

驱动桥差速器耐久试验台

门式钢管脚手架水平架和脚手板承载力测试机

100kN棒材拉伸试验机

弯曲试验机

友情链接